李河
李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期刊评审委员会委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包括现象学、解释学、西方历史哲学、西方政治哲学。对欧盟和英联邦国家文化政策、联合国文化多样性公约有专业性研究。
1978年2月进入复旦大学哲学系(77级)。1984年12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2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8年5月到1989年4月接受荷兰教科部资助,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学习。1998年4月到1998年11月美国密西根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9月到2003年10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院访学。200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11年11月到2012年5月在美国克莱姆森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到2012年担任《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主编。2009年到2013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公约项目基金”(IFCD)六人评审组专家。1985年到1994年,参与翻译、编辑《外国著名思想家》大型文库(共出版70余本思想传记)
近期主要论文有:《从根系式生存到漂泊式生存》(2018)、《当“纵向传统”遇到“横向传统”》(2018)、《传统:重复那不可重复之物----谈谈“传统”的几个教条》(2017)、《当“启蒙”遇到“国际政治”: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2016)、《“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发展环境与重大问题研究》(2016)等。主要著作和译著有《走向“解构论的解释学”》(2014)、《西方政治哲学经典》(2009)、《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2005)、《得乐园•失乐园》(1998)、《从现象学到解释学》(1994)、《人在故事中》(1997)、《海德格尔》(2013)、《穆勒》(1993)、《胡塞尔思想的发展》(1993)
主要获奖荣誉有,《巴别塔的重建和解构》获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2011);调研报告《转变政策思路,建设西南边境地区文化纽带》获国家民委2011年成果二等奖;为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所做的策划文案《水利天下,大河文明》获中国贸促会方案竞标一等奖(2007);博士论文《概念栖身于语词世界》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2004);译著《胡塞尔思想的发展》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青年优秀成果译著一等奖(1999)。
主持和参与的重大课题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A类重大课题《文化多样性研究》(2012-2017),担任课题主持人,首席专家;中俄合作课题《后苏联时期的文化政策研究》,(2015-2018),担任课题主持人,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创新工程课题《文化政治学的谱系与若干问题研究》,担任课题主持人,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