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以下简称世经政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主办的第一期世界经济与政治双周论坛在世经政所举行。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世经政所所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张宇燕为论坛作题为“全球治理的理论与方法”的开坛演讲。论坛由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世经政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秘书长姚枝仲主持。来自世经政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我院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世界经济与政治双周论坛是世经政所为促进国际关系学院同学深度参与研究所科研活动、活跃院所学术研讨氛围而安排的机制性系列学术活动。论坛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分享与讨论,以增进对当前国际关系重点问题与重点领域的理解。
张宇燕院长在论坛中指出,全球治理是国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重大论断,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对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尤为关键。理解全球治理首先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则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把握国际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将中国放入世界的大背景之中。随后,张宇燕院长分别从全球治理的问题意识、现实案例、分析思路以及与全球治理有关的经验与假定具体阐释了当前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在“权力多中心”的国际社会中,作为公共产品的全球治理供应不足,“治理赤字”普遍存在。张宇燕院长还引入了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定,认为全球治理过程中各行为体的共同利益与冲突利益并存,并由此引出全球治理的概念界定,即全球治理是在没有世界政府的条件下,国家和非国家行动体,通过协商建立和执行具有自我约束力的规则体系,解决和应对全球问题的过程。
张宇燕院长认为,构建全球治理理论必须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批判地借鉴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集体行动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契约不完备理论和非数理博弈论作为理论框架构建的工具。在阐述全球治理的政治经济学时,张宇燕院长集中论述了激励相容与集体行动、博弈者特性与利益攸关度、治理成本与治理收益、治理绩效与治理均衡四组概念,提出全球治理中的“6W+1H”问题,并谈论了最近阅读中由谢林问题引发的对全球治理合作起源的思考。最后,张宇燕院长通过对强互惠模型的检验阐释了关于如何设计一套机制来增进国家间合作的理论,并指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应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经济理论、国际政治理论以及全球治理观。
张宇燕院长的发言内容翔实、观点深刻,彰显了全球治理问题的跨学科特性,给现场听众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发言结束后,来自世经政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我院同学针对当前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合作过程中的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全球治理的制度非中性与合作理性等问题进行了活跃的提问与讨论,张宇燕院长对这些提问一一进行回应,现场思想火花碰撞不断。